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东师战“疫” | 教学学术发展动态(八)
浏览:

尊重教师·服务教学·促进发展·提高质量

本期概要


【一】

推荐人:

柳海民,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语:

龙宝新教授在论文中以学术性和学术化为内容主线,从学术释义入手,通过系统论述大学教学学术性的体现,即知识生产性、公开交流性和学理主宰性,阐明其倡导大学教学学术性的观点;从四个方面剖析了大学教学学术化的弊端,以表明其避免大学教学学术化的立场;最后用“内涵重构”申明自己关于大学教学学术的本体主张。论文结构清晰,观点鲜明,内容简明,内在学理富有启发性。

推荐文章:

“化”与“性”的纠结——大学教学学术的内涵与边界辨析

龙宝新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当代中国大学教学正面临重重质量危机,教学学术探究是大学教学突围的出路。大学教学具有"学术性",但能否完全"学术化",需要回归"学术"的本意来断定。好的大学教学必定具有学术性,即遵循一定学理,围绕学问生产,开展圈内公开交流的特性,但完全学术化极易使大学教学面临教学功能弱化、学术活动平庸化、教研活动变异等风险。大学教学学术的合理内涵是教研共在性、术本学末性与教理优先性。

文献来源:

龙宝新.“化”与“性”的纠结——大学教学学术的内涵与边界辨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9(06):130-136.

【二】

推荐人:

刘学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语:

教师职业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而教师专业化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文章对话张大均教授,提出鲜明的观点:职业性与专业性既是现代教师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教师个人素质的关键特征。教师职业性与专业性的发展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程,无论是有组织的教师教育(培训)还是自主的教师个人成长,都应重视教师职业性和专业性的双向提升。同时,文章指出,教师职业性和专业性的发展受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其职业性和专业性发展既有一致性,也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学习此文,对理解教师职业身份与角色建构、育人育才与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职业性和专业性是教师发展的双翼——对话张大均教授

刘衍玲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摘要: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之基。教师发展是一个外延宽泛且内涵丰富的命题,既涉及教师发展的外部条件也包含教师个体素质的发展。职业性与专业性既是现代教师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教师个人素质的关键特征。教师职业性与专业性的发展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程,无论是有组织的教师教育(培训)还是自主的教师个人成长,都应重视教师职业性和专业性的提升。教师职业性和专业性的发展受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其职业性和专业性发展既有一致性,也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文献来源:

刘衍玲.职业性和专业性是教师发展的双翼——对话张大均教授[J].教师发展研究,2020,4(01):1-11.

【三】

推荐人:

唐丽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语:

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归根结底要依靠大学的意志和教师的素质。没有大学的坚定意志和教师的良好素质作为基础,任何致力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教学改革都难以成功。《国外大学教学与教改译丛》系列着眼于不断改进大学教师教学和教改的意识、态度、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这本书,以当前大学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为切入点,以“有意义学习”、“综合性课程设计”、“更好的机构支持”为核心词,为改进大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推荐文章: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课程设计原则

L·迪·芬克 著

胡美馨 刘颖 译

主要内容:

本书的核心观点: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作者基于对当前高等教育的教学形式问题的思考,提出大学教学范式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实施有意义学习。本书详细分析了有意义学习的分类、本质和操作策略(综合课程设计、塑造学习经历)。它为教师提供了制定课程目标的新语言,为教师实现更具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在教师做好准备的同时,还需要各个影响教师工作的组织给予教师以更好的机构支持。本书基于对教师改变的6个关键条件的分析,详细阐述了高等院校以及其他全国性的机构如何支持教师改变。

文献来源:

L·迪·芬克(著).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课程设计原则[M]. 胡美馨、刘颖(译).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四】

推荐人:

郑燕林,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语:

不管是在何种教学情境下,教师都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则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维度。较之在于面授教学,在线教学的平台与工具功能丰富、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分享更为便捷、教学互动方式更为多元化。然而,由于在线教学情境下师生在物理空间上是相对分离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与管理能力,教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显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基于冷思考,提出即或产生了一系“网红”类教师与共享资源,但在线学习的现状与效果仍然不容乐观。在在线教学的“蓝图美景”与“尴尬窘境”之间寻求问题解决途径的关键在于教师通过为在线学习的学生提供知识性、工具性与情感性支持提升在线学习满意度。这对于我们反思并优化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质量有着一定启示意义。

推荐文章:

学习者满意度:在线学习中教师支持服务的终极归宿

蒋志辉  赵呈领

华中师范大学长沙师范学院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试图探明的热点问题。在线学习中,教师支持服务与学习者满意度的差距一直困扰着人们。基于满意度的视角审视教师支持服务,围绕"现实检视—意蕴重构—策略探径"的思考逻辑开展研究。首先,通过检视在线学习的"蓝图美景"遭遇"尴尬窘境"的现实,借助教师支持提升学习者满意度是实现"美景现实"的有效途径;其次,围绕教师及教师支持服务与学习者满意度展开具体意蕴分析与重构,即教师是实现在线学习有效进行的根本保障及关键所在,理应将学习者满意度作为在线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与归宿;最后,指出在线学习场域中,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应然之态,在线教师支持发展的具体策略,一是注重积累教师知识性支持,二是夯实教师工具性支持,三是增强情感性支持和社交性支持的互动。

文章来源:

蒋志辉,赵呈领.学习者满意度:在线学习中教师支持服务的终极归宿[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06):51-59.

【五】

推荐人:

韩继伟,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校本课程开发》一书的价值在于其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弹性。

系统性方面,本书谋篇布局遵循了课程设计与发展的逻辑理路,从课程设计的原点出发,揭示课程研究、课程规划、课程设计的基础性作用,进而梳理、划分不同的课程实施路径、课程评价模式和课程配套措施,最终指向校本课程的未来发展。

可操作性方面,本书主要借助台湾地区课程设计与发展的实例,特别是各项标准、原则、要素、步骤、模式、配套措施与行动策略,无一不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中肯的建议。

弹性方面,在作者所描绘的校本课程的未来图景中,课程设计与发展中的众多参与者都有自己的角色与定位,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与价值。“核心素养”对课程的统整并不是强制的,这个概念具体化为课程目标、发展实施的过程虽然可以借助国家政策的强力推行、外部课程研发团队的帮助,但归根结底,发生在学校与课堂,依靠校长、教师乃至学生本身。我们期待的是一种更加柔性的、更具适当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转自:东师高教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Sk3J1fCh3SHmfapitjdHwg

推荐文章:

核心素养导向的校本课程开发

蔡清田 著

马云鹏 吕立杰 审校

主要内容:

学校人员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发展,乃是重要课题。作者根据参与十二年“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研究经验,从多年从事“核心素养”的课程学术研究出发,提出“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发展”的理念。

第一章“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发展导论”,旨在从学校本位经营管理的改革观点出发,探讨校本课程发展的教改理念、时代意义及校本课程发展的模式、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发展之整体课程经营。第二章“核心素养的课程研究”、第三章“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第四章“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第五章“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第六章“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与第七章“核心素养的课程经营”等,通过一系列成套的课程进行深思熟虑的构想,分别对照校本课程发展的“情境分析”“愿景建构”“方案设计”“进行实施”“评价回馈”与“配套措施”等“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实践行动历程,阐述其推动策略、行动纲领与相关配套措施,建构“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发展的可持续经营模式。

文章来源:

蔡青田.核心素养导向的校本课程开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教师教育研究院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0年4月23日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