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校—社区互动”促进农村学校改进研究通化县区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成功举办
浏览:

2017年12月5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化县教育局及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联合举办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校—社区互动’促进农村学校改进研究——通化县区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5室召开。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课题组首席专家李广教授,教育学部柳海民教授、教育学部副部长唐丽芳副教授、刘学智教授、杨进副教授,通化县教育局董桂杰副局长,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化县部分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以及课题组相关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会议主持人及课题组首席专家李广教授向参会专家及成员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内容及相关课题的基本情况。随后,由通化县教育局董桂杰副局长致辞,感谢东北师范大学李广教授研究团队对基于区域、学校实验方案的设计、背景问题分析、现场调研诊断、任务分解落实、理论方向指导等研究方式方法流程的周密部署,并对通化县各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进行简单介绍,再一次强调专家团队的理论引领对于通化县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主题报告阶段,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三位研究生分别围绕“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论”““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作了主题发言。

 随后,通化县五所农村学校针对本校特色校本课程,从背景需求、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开发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汇报与现场展示。

金斗朝鲜族满族乡中心小学依托少数民族乡的地域优势,融合美术、欣赏、刺绣于一体,开发了“满族刺绣”特色课程,编写出《满族刺绣》校本教材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七环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在通化市校本课程评比中成绩显著,满绣不仅引起媒体的关注宣传也走出国门,在2017年赴澳大利亚参加中华国际艺术节活动中获奖。

光华镇在抗战时期是抗联第一军游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是四保临江战役的主战场。通化县光华镇小学依托当地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了红色文化传承地域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及文化建设隐性课程等课程序列,编写了《红色光华》、《光华赋》两个校本教材。多年来取得优异成果,在传承红色文化中突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

通化县振国学校立足于“雅”文化理念,从美术教学入手利用废弃物等材料开发了纸浆画校本课程,在教师的示范教学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共同提高师生的纸浆画技术水平,使教育生活化,纸浆画作品多次在省、市、县评比中获奖。纸浆课程在开发与实施中让儿童掌握了一门特长,学会热爱生活并在动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密镇葫芦套学校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将玉米叶编织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作品曾多次获奖。2016年学校创作的作品入选“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物化遗产联展”中的“寻找家乡记忆”少儿传承成果展。草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低碳环保,而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文化在孩子们手中发扬光大。葫芦套学校的两位老师现场教授参会人员制作草编作品。

快大茂镇中心小学根植地域民间文化,开发了“满族撕纸”校本课程,在多年实践中创编《少儿满族剪纸读本》和《小学生撕纸》两个校本教材。学校利用撕纸这一技能进行跨学科整合,将其融入语文、音乐等多种学科中。在实施探索中,学校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和多种奖项,提升了学校文化内涵和办学思想,突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更打造出“撕课程”的特色品牌。

随后,与会专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教育学部三位研究生的主题发言以及通化县五所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主题汇报进行了现场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最后,李广教授从研究成果、未来发展愿景等角度作了总结发言。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展示了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校—社区互动”促进农村学校改进研究》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还是一次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完美结合,为本研究下阶段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东北师范大学专家组对通化县五所农村学校现有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予的诊断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对于推动五所学校的特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后续的农村学校改进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新闻动态